当前位置: 首页>动态资讯
生动诠释浒墅关文化变迁 回眸电影从“黑白幕布”到“IMAX巨幕”转变
来源: 苏州日报  发布日期: 2020-08-03 09:14   访问量:

在很多老浒关人的记忆里,儿时去浒墅关影剧院看一场黑白电影是要兴奋好几天的事情。灯光逐渐暗淡,从影剧院的最高处,一道光源射下来,打在白色的宽荧幕上。年幼的孩子回头看到正在工作的放映员,不禁羡慕这是天底下最好的工作,因为他每天都可以免费看电影。

1978年,浒墅关影剧院开业的那一年,恰好是马雪峰入伍的同一年。“当时为了欢送我们这些新兵,影剧院特意放了一场电影《奇袭白虎团》。”应召参军的他万万没想到,自己的大半生会跟浒墅关影剧院紧紧相连,在光影旧事里,成为终日奔忙的“跑片”人。从8.75毫米、16毫米到35毫米电影放映机,再到数字电影放映机、智能投影仪,马雪峰和影剧院放映室的故事,犹如一部可触摸的中国电影发展史。

1983年,马雪峰退伍回到浒墅关镇,进入商业系统。因为在部队里有放映电影的经验,两年后,马雪峰被安排到浒墅关影剧院担任放映员。“整个影剧院1470个座位,热门电影场场爆满,还需提前三天才能买到电影票。”马雪峰犹记得《红楼梦》的上映,一天要放满8场,可以说是浒墅关放映最多场次的电影。

当时的浒墅关还属于吴县,吴县电影公司拿到的电影拷贝会送往各个影剧院和电影院。“那个年代,电影这行还有一个特殊的职业叫‘跑片’人,负责将电影拷贝运送到各个影院之间。”马雪峰说,每次吴县的跑片人都是第一个将影片送往浒墅关影剧院,等他放映完才拿到通安等其他乡镇。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第一批电影《上甘岭》、《英雄儿女》,马雪峰都放映过。

“有人问我,一天重复放那么多遍相同的电影,会不会觉得枯燥,我只想说放映员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,因为能给千家万户带去光影故事里的欢乐。”马雪峰说,在他手里那一部部放映机是有温度的,那些他曾经放过的电影也“真实”到让人落泪。

在马雪峰家中,他还收藏了几叠上个世纪浒墅关影剧院的电影票,红蓝两色区分开电影播放的不同场次。“最早的电影票只要5分钱一张,后来涨到1毛钱,再到1998年播放《泰坦尼克号》电影票已经3块5毛钱一张了。”马雪峰回忆道。但是票价的上涨并没有给影剧院带来辉煌,90年代末,随着歌舞厅、录像厅的崛起,大众娱乐生活方式有了pt老虎机选择,去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。曾经红极一时的影剧院开始走下坡路,马雪峰心里感到有一丝失落。2004年,他在浒墅关影剧院最后一次用胶片放映机放完电影《任长霞》,国内电影开启了数字电影放映时代,马雪峰在电视台掌握技术后,也从放映室走向了社区,开始播放露天电影。不过在马雪峰心里,他依旧牵挂着浒墅关影剧院。每周他都要前往老剧院附近转悠一圈,如同拜访一位无需寒暄的故友。因为那里有他的青春往事,有一个老放映员对中国文艺事业的无限热爱。

用马雪峰的话来说,他在等待这个老剧院的归来。“70年代为了建这个影剧院,动工资金是6000块,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。”随后,他在这里当了30多年的放映员,记得自己放过的每一场电影,同时也对曾在这里上演的演出剧目如数家珍。

“浒墅关影剧院之所以叫影剧院,是因为它除了能放电影,还可以看演出。”马雪峰说。苏州滑稽剧团、苏州歌舞团都曾在这里登台亮相,《红灯记》、《智取威虎山》依旧是浒关剧迷们多年后的口中经典。在那个娱乐单一的时代,浒墅关影剧院在大运河边独树一帜,热门影片放映,经典剧目演出,丰富了浒关人的文化娱乐生活。在不久的将来,这座影剧院将以“剧·源”的新面貌重磅回归将浒关人的精神需求,同文化记忆相结合,成为多层次文化艺术消费地。

光影旧事里的流金岁月是温馨的情怀,而新时代下文化欣欣向荣的多彩纷繁则是激情岁月的点燃。从1978到2020,改革开放42年间,浒关人的文化物质需求不断攀升,浒墅关公共文化供给不断丰盈,截至今年7月,浒墅关已有耳东影城(永旺IMAX店)、幸福蓝海国际影城、完美世界影城、长江湾影城等大型影剧院,座位总数达4851个。据统计,这4家影院2019年全年累计票房约3300万元,播放总场次55348场,观影人次达841015人。随着地区商业的不断兴起,越多越的文化产业也将加速崛起,眼下,浒墅关已逐步形成永旺、宜家、迪卡侬、开市客等世界级商超巨头集聚,蚕里、浅湾、大润发、红叶丽邻、陆家嘴锦绣澜山等综合体星罗密布的商业体集群。从黑白幕布到IMAX巨幕,从浒关老镇商业街到城际路的商超集聚区,这或许正是浒墅关文化变迁的生动诠释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相关稿件